必修一
P6 小儿麻痹症—— 脊髓灰质炎病毒。(注意考查病毒相关知识点)
P35 缺铁性贫血症——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。(无机盐的生理功能)
P36抽搐——血钙过低。(无机盐的生理功能)
P46硅肺——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当肺部吸入硅尘(SiO 2)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,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,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,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,破坏细胞结构,使细胞死亡,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。
P73(必修二P70)囊性纤维病——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,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,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,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,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,管腔受阻,细菌在肺部大量繁殖,最终使得肺功能严重受损。
P117白血病——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的白细胞,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。
P125皮肤癌——紫外线穿透表皮伤及细胞中的遗传物质,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。
必修二
P26、P91 21三体综合征——又叫先天性愚型21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,而是3条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,身体发育缓慢。患儿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,50%的患儿又先天性心脏病,部分患儿在发育过程中夭折。
P36、P90 抗维生素D佝偻病——单基因遗传病,伴性遗传-伴X显性遗传。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、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碍,病人常出现O型腿、骨骼发育畸形,生长缓慢等症状。
P33、P90人类红绿色盲症——单基因遗传病,伴性遗传-伴X隐性遗传病。
P40 “超雄综合征”——性染色体为3条的XYY男性。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举止异常,性格失调,容易冲动,部分患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。
P69、P90 白化病—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,缺乏酪氨酸酶,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,而表现出白化症状。
P70 线粒体肌病、神经性肌肉衰弱、运动失调及眼视网膜炎——细胞质基因控制,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。
P80、P90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—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,容易破裂,使人患溶血性贫血,严重时会导致死亡。由于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,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,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。(镰刀型细胞贫血病因的发现,是现代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。它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病因,人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医学。)
P85 猫叫综合征——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,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,音调高,很像猫叫而得名。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,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。
P90 多指、并指、软骨发育不全—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。
必修二P90 苯丙酮尿症—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患者的体细胞缺少一种酶,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,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。
必修二P96 尿黑酸症——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,这种尿液暴露于氧气会变成黑色。
P91 原发性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——多基因遗传病,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。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,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,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。
P94 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——由于基因的缺陷,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(ADA)。ADA的缺乏导致不具有正常人的免疫力。
必修三
P27 糖尿病——I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。典型症状:三多一少症状,即多尿、多饮、多食和消瘦。
1.多尿
由于血糖过高,超过肾糖阈(8.89~10.0mmol/L),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,形成渗透性利尿,血糖越高,尿糖排泄越多,尿量越多
2.多饮
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,加之多尿,水分丢失过多,发生细胞内脱水,加重高血糖,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,刺激口渴中枢,导致口渴而多饮,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。
3.多食
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,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,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,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,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“饥饿状态”,从而刺激摄食中枢,引起饥饿,多食,另外,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,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,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,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。
4.体重下降
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,甚至增加,但体重下降,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,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,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,消耗过多,呈负氮平衡,体重逐渐下降,乃至出现消瘦。
P36、P41 艾滋病——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。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,破坏T淋巴细胞,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,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,功能瓦解,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、病菌的入侵,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。
P38 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——自身免疫病。免疫功能过强。
P38 过敏反应—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,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。反应的特点是:发作迅速、反应强烈、消退较快;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,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;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。